项目名称
|
章节号
|
测试方法
|
开路电压组合一致性
|
6.6
|
任选四只蓄电池,按6.7.1 完全充电后,开路静置12 h~24 h 内用电压表测量蓄电池的极柱根部,测得开路电压的值。
|
容量及睿量组合一致性
|
6. 7
|
蓄电池容量试验应在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上进行,将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放在温度25 .C 士2 "C环境中静置12 h~24 h 内,分别以110 、1s 、11 的恒电流放电,直至蓄电池的端电压分别降至表1 、表2 所规定的终止电压时停止试验,同时记录放电时间和蓄电池外壳大面中心温度。若放电时,蓄电池壳体最大表面中心平均温度不等于25 "c时,蓄电池的标准容量应按式(2) 换算
蓄电池按6.7.2 进行相应的容量试验后,取第三次相应容量试验的数值按式(3) 进行容量组合一致性计算z
|
大电流放电试验
|
6.8
|
经容量试验合格的蓄电池,进行完全充电后,在环境温度25 "c士2 "C下,静置1 h~24 h 按表3 、表4 要求进行放电,导电部件不应熔断且外壳不应有大于2 mm 的变形及漏液。
|
低温放电睿量试验
|
6.9
|
经容量检查合格的蓄电池进行完全充电后,置于低温箱或低温室内,待距蓄电池所处环境温度达到-40 'C 士1 "C时,保持8 h ,在此温度下按表5 、表6 要求恒定电流放电,放电到终止电压1. 60 V 时记录放电时间(精确到s,并计算实测容量Cd 。
|
荷电保持能力试验
|
6. 10
|
蓄电池经过完全充电后,按6.7.2 规定进行10 小时率容量(电力机车用蓄电池)或5 小时率容量(地铁车辆用蓄电池〉试验,作为贮存前的实际容量。再次完全充电后,擦净表面,在25 "c士3 "C相对湿度不大于80% 的环境中贮存28 d 。贮存期捕后不充电按6.7.2 规定进行相应的容量试验。
|
循环耐久能力试验
|
6. 11
|
循环耐久能力试验应在温度25 "c士5 "C环境下进行。将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接到一个恒流恒压循环试验机上,以1 小时率的放电电流II 放电1 h ,然后以单格2.4 V 恒压,(电力机车用蓄电池限流2.5I10 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限流1. 25Is) 充电4h 为1 个循环。
每30 次循环后电力机车用蓄电池进行一次10 小时率容量检查F 地铁车辆用蓄电池进行一次5 小时率容量检查,在循环耐久能力试验期间,容量小于0.85ClO的电力机车用蓄电池;容量小于0.85Cs 的地铁车辆用蓄电池,结束其循环耐久能力试验,相应的循环次数不计入循环耐久能力。
|
过充电性能试验
|
6. 12
|
经容量试验合格的蓄电池在试验环境温度25 'C 士3 "C下,电力机车用蓄电池用O. 3II0 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用O. 15Is 恒定电流进行连续充电160 h. 充电终止后静置1 h ,目视检查蓄电池外观。
|
过放电性能(只适用于地铁车辆用蓄电池〉试验
|
6. 13
|
经容量试验合格的蓄电池在完全克电状态下,在试验环境温度25 "c士3 "C时,以单体额定电压2 V ,电流2Cs 计算阻抗,并以该恒定阻抗连续放电15 d.
断开阻抗,然后以恒定电压2.5V/单体、限流0.25Cs 充电24 h。充电结束后按6.7.2 进行5 小时率容量试验。
|
充电接受能力试验
|
6. 14
|
6. 14. 1 在温度为25 "C士3 "C的环境中,完全充电的电力机车用蓄电池以I10 电流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以I5 电流放出实际容量50%后,立即送入低温箱内,待蓄电池表面温度达到0 "C士1 "C并保持8 h( 整个过程应在48 h 内完成)。
6.14.2 蓄电池在低温室内或者从低温箱内取出3 min 内,以2.40 V 士0.02 V 恒定电压充电10 min时,记录蓄电池所接受的充电电流值。
|
密封反应效率试验
|
6. 15
|
经6. 7 试验后的蓄电地经完全充电后在环境温度25 "Ç士2 "C时电力机车用蓄电池以0.05IlO A的恒流、地铁车辆用蓄电地以O.025I5 恒流连续充电如h 。若经6. 12 试验后的蓄电池在完全充电后可不经上述过程充电,电力机车用蓄电池直接以0.5I10 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直接以O. 25I5 恒流充电1 h. 再以电力机车用蓄电池0.05I10 恒流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以0.025I5 恒流连续充电2 h. 后1 h为收集气体时间。按图2 所示进行气体收集。
|
防爆性能试验
|
6. 16
|
防爆性能试验是在确认安全性得以确保之后,对完全充电的电力机车用蓄电池用0.5110 、地铁车辆用蓄电池用0.251s 恒流进行充电1 h 后,在不停止克电情况下,在排气部位附近2 mm~4 mm 处持续发生火花进行试验,反复两次,火花的大小以24 V 直流电源熔断2A 保险丝时所产生的结果或同等以上结果为准。
|
防酸雾性能试验
|
6. 17
|
将蓄电池放在1 m3 密闭容器中,将用蒸锚水湿润的pH=7 的pH 试纸放在安全阅出气孔正上方2 mm处。对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再以0.21川地铁车辆用蓄电池为O. lIs) 恒流进行4h 的充电,在容器内用pH 试纸检查容器内酸度。
|
安全阔的性能及开闭阑压力不均衡率试验
|
6. 18
|
对装于蓄电池或试验台上的安全阔逐渐加上空气压力,测定开阔时的压力,然后缓慢减压至闭间时压力。
|
振动与冲击试验
|
6. 19
|
6. 19. 1 振动与冲击试验应在已达到额定容量并在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上进行。将振动台面上垫有厚度为10 mm 士1 mm ,邵氏硬度为60 HS 士10 HS ,总有效面积为100 cmz 士10 cmz 的软胶垫。将蓄电池放在振动台面上,用专用卡具固定。
蓄电池在垂向、横向、纵向三个方向分别进行增强随机振动量级的模拟长寿命试验,垂向、横向、纵向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7.9 、3.5 、5.5 ,单位为m/s2 ,随机振动谱密度(ASD) 分别为1. 857 、0.366 、0.901 ,单位为(m/s2)2 /Hz ,每个方向各5 h试验后,检查蓄电池表面,不应有变形和损坏。然后做C10 及Cs 容量试验。
6. 19.2 做冲击试验时,垂向、横向峰值加速度为30 m/s2 ,标称持续时间30 ms ;纵向峰值加速度为50 m/sz ,标称持续时间30 ms 。试验结束后,检查蓄电池表面不应有变形和损坏。
6. 19.3 按6.7.2 规定进行容量试验。
|
紧急通凤性能(只适用于地铁车辆用蓄电池)试验
|
6.20
|
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5 "c士5 "C时在完全充电状态,以0.2Cs 电流放电1 h ,再转人以0.55Cs 电流连续放电45 min ,测终止电压。
|
封口剂高温性能试验
|
6. 21. 1
|
在高温65 "c士1 .C 的环境中,保持6 h 不应有裂纹和损坏。
|
封口剂低温性能试验
|
6.2 1. 2
|
经过6.9 试验后的蓄电池,其封口剂不应有裂纹或与蓄电池槽、盖分离。
|